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大气科学学院  > 期刊论文
一次雹暴回波和雹块微结构分析
杨颂禧; 刘棠福; 龚乃虎; 徐家骝
刊名大气科学
1981-05-01
期号2页码:157-165
关键词雹块:7176 雹暴:5642 微结构分析:2326 次轴:1876 雹胚:1525 平凉:1521 大雹:921 上升气流:907 主轴:840 弱回波:840
中文摘要76年6月4日甘肃平凉发生一次猛烈雹暴。地面降雹前,等效反射率因子 Ze≥10~(4.6)mm~6m(-3)的强回波有二个轴。主轴顶伸展较高,约离地8公里(对应环境温度约-40℃);次轴顶较低,约离地6公里(环境温度约-25℃)。两个轴在离地3—4公里(-5℃—-10℃)间互相连接。地面收集的雹块经切片分析后得知:雹胚有52%为透明和半透明圆球;雹块内部结构有4—5个层次和1—2个层次的各占45.8 %和33.6%。由110个雹块的外形得知,扁球、圆球和半圆球形的各占33%、23%和22%。微结构特征说明雹块主要生长在温度较高和扰动较大的过冷却水滴区。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28265]  
专题大气科学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杨颂禧,刘棠福,龚乃虎,等. 一次雹暴回波和雹块微结构分析[J]. 大气科学,1981(2):157-165.
APA 杨颂禧,刘棠福,龚乃虎,&徐家骝.(1981).一次雹暴回波和雹块微结构分析.大气科学(2),157-165.
MLA 杨颂禧,et al."一次雹暴回波和雹块微结构分析".大气科学 .2(1981):157-16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