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 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 期刊论文
Mn、Zn和Fe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
万志文; 冯疆蓉; 王萍; 李春杰
刊名西北植物学报
2016
卷号36期号:7页码:1427-1434
关键词醉马草 内生真菌 麦角酰胺 麦角新碱 Mn Zn Fe
中文摘要该研究通过温室砂培试验,考察了不同浓度Mn、Zn和Fe处理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以明确共生体产碱所需3种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范围。结果表明:(1)在短时间(3周)处理下,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均在Mn~(2+)浓度为5.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Mn~(2+)浓度梯度;在较长时间(6、9周)处理下,其麦角酰胺含量在Mn~(2+)浓度为5.0 mmol·L~(-1)时最大但增幅不明显,麦角新碱在对照(0.01mmol·L~(-1)Mn~(2+))处理下积累量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其余处理。(2)共生体麦角酰胺含量在处理时间为3、6和9周时,Zn~(2+)处理均在7.0 mmol·L~(-1)下达到最大值,且处理3周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时间;其麦角新碱在3个处理时间下均于Zn~(2+)浓度为21.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3)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共生体麦角酰胺的含量均在Fe浓度为6.0~12.0 mmol·L~(-1)下达到最大值,且在3周时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时间;麦角新碱含量在第3、6周时均于Fe浓度为0 mmol·L~(-1)下达到最大值,在第9周时则于Fe浓度为0.03mmol·L~(-1)条件下达到最大值。研究认为,高浓度短时间的Mn、Zn和Fe元素处理有利于刺激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2种麦角碱的积累,可通过控制3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和共生体的生长时间来提高2种麦角碱的含量,为今后能萃取更高浓度的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作为临床药剂或生物农药提供较精确的外界条件。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lzu.edu.cn/handle/262010/186478]  
专题草地农业科技学院_期刊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万志文,冯疆蓉,王萍,等. Mn、Zn和Fe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7):1427-1434.
APA 万志文,冯疆蓉,王萍,&李春杰.(2016).Mn、Zn和Fe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36(7),1427-1434.
MLA 万志文,et al."Mn、Zn和Fe对醉马草内生真菌共生体麦角酰胺和麦角新碱含量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 36.7(2016):1427-143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