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农业昆虫研究室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种群消长规律
张聪; 袁志华;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刊名应用昆虫学报
2014
卷号51期号:3页码:668-675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 种群动态 种群密度 发生规律
ISSN号2095-1353
其他题名Population dynamics of Monolepta hieroglyphica (Motschulsky) in cornfields
英文摘要[目的] 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的发生规律,为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对山西省忻州市和晋中市玉米田的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 在山西省忻州市的玉米田,越冬卵在5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以玉米根系为食,6月中旬为幼虫的发生高峰期,部分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土,为害玉米叶片,8月初成虫种群数量达到最高峰,8月中旬以后随着玉米花丝大部分萎蔫,叶片开始衰老,玉米田间的成虫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10月中旬玉米田成虫基本消失,但是在杂草上还能发现少量的成虫。在山西省晋中市,玉米的生育期比忻州市晚10 d左右,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期也相对晚一些,但是种群数量的发生发展趋势基本是一样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靠近杂草的玉米田边比在玉米田中部的发生更重,而在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田边和田中间的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山西省1年发生1代,在山西省忻州市的发生期比晋中市的要早10 d左右,这与两地玉米田的不同的土壤性质、灌溉方式、玉米生育期等因素有关。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7664]  
专题植物保护研究所_农业昆虫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聪,袁志华,王振营,等.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种群消长规律[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3):668-675.
APA 张聪,袁志华,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2014).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种群消长规律.应用昆虫学报,51(3),668-675.
MLA 张聪,et al."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种群消长规律".应用昆虫学报 51.3(2014):668-67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