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农业昆虫研究室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研究
张聪; 王振营; 何康来; 白树雄
刊名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11-06
页码1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 玉米 发生规律 时空分布
英文摘要随着作物种植格局、气候条件的改变,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对玉米和棉花等农作物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害区域和面积正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华北地区玉米和新疆北疆棉花的重要害虫。为了弄清楚该害虫在玉米田间的发生规律,本研究在山西省忻州市进行定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田间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开始孵化,6月上旬有一个孵化高峰期,越冬卵的孵化期跨度较大,7月底还能挖查到初孵幼虫。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幼虫取食玉米根系,在根系表面上形成一条孔道,有的钻入根系内部,在根系上造成的伤口呈红色,玉米的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6月...
URL标识查看原文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7663]  
专题植物保护研究所_农业昆虫研究室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聪,王振营,何康来,等.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研究[J]. 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
APA 张聪,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2011).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研究.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
MLA 张聪,et al."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发生规律研究".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