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农业昆虫研究室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基因(COⅡ)序列的不同地理种群桃蛀螟的系统发育研究
王静1; 李菁1; 王振营1; 何康来1; 刘勇2; 白树雄1
刊名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
卷号20期号:10页码:1106-1116
关键词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 地理种群 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基因(COⅡ) 单倍型 种群扩张
ISSN号1674-7968
其他题名Research on Phylogeny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of the 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e) in China Estimated by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Ⅱ Gene(COⅡ) Sequences
英文摘要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e)是一种食性杂,为害十分严重的害虫,近年来发现其对玉米的为害呈加重趋势。为了揭示桃蛀螟不同地理种群内及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和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对来自我国广西、广东、四川、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和辽宁等省(市、区)的24个地理种群622头桃蛀螟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基因(COⅡ)片段(648bp)进行了序列分析,共有51个变异位点,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7.87%,形成了53种不同的单倍型(GenBank登录号为JQ363873~JQ363922)。在桃蛀螟COⅡ基因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中,A+T平均含量为75.32%,表现明显的A/T偏倚性。24个地理种群的平均基因流(N_m)为1.09,总群体的固定系数(F_(st))为0.18629,表明我国桃蛀螟总群体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北方和东部(F_(st)=0.01197)和西南地区(F_(st)=0.0133)遗传分化系数较小,而南方地区(F_(st)=0.24381)种群内部的遗传分化系数较大,基因流也呈现相对应的结果(北方和东部地区N_m=41.58,西南地区N_m=118.90,南方地区N_m=0.99),表明南方地区桃蛀螟的遗传分化程度明显大于北方和东部以及西南地区。对53种单倍型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结构关系图,结果发现,南方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桃蛀螟和其他地区不同寄主上的桃蛀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遗传分化,而其他地区桃蛀螟单倍型与地理种群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AMOVA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桃蛀螟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种群内部(89.99%);对其群体进行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并对地理种群的历史发生动态进行Tajima's D和Fu'sF_(st)est中性检测,结果发现,群体核苷酸错配分布呈现一个不平滑的单蜂,并且桃蛀螟种群Taijima'sD为负值(-2.5776),且达到显著水平,Fu'sFs值是绝对值很大的负值(-112.603),结果证明,桃蛀螟种群在演化历史中发生过种群扩张,并且扩张时间久远,发生在至今大约46700~116800年以前。
学科主题植物保护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6090]  
专题植物保护研究所_农业昆虫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2.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泰安, 2710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静,李菁,王振营,等.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基因(COⅡ)序列的不同地理种群桃蛀螟的系统发育研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20(10):1106-1116.
APA 王静,李菁,王振营,何康来,刘勇,&白树雄.(2012).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基因(COⅡ)序列的不同地理种群桃蛀螟的系统发育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106-1116.
MLA 王静,et al."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Ⅱ亚基基因(COⅡ)序列的不同地理种群桃蛀螟的系统发育研究".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0(2012):1106-11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