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植物保护研究所  > 植物病害研究室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
黄文坤1; 何旭峰1; 丁中2; 彭德良1
刊名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
卷号20期号:1页码:62-69
关键词马铃薯腐烂茎线虫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 遗传变异 生态因子 相关分析
ISSN号1674-7968
其他题名Genetic Variation of Ditylenchus destructor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Ecological Factors
英文摘要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检疫性线虫,严重危害多种作物。马铃薯腐烂茎线虫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发生相应的遗传变异,可以通过不同地理种群之间遗传结构的差异来研究环境生态因子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利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马铃薯腐烂茎线虫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种群水平,安徽省太和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最高,河北省昌黎县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在群体水平,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大小分别为安徽>山东>江苏>河北>北京。5个群体间具有较小程度的遗传变异,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0725;不同种群间具有频繁的基因交流(N_m=6.3933)。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Shannon遗传多样性与海拔、经度、纬度、年降雨量等成正相关关系,与年均温、最高温、最低温等成负相关关系;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成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认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对低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适于在华北、东北等地生长发育,将加强北方地区马铃薯种苗和种薯的管理,对防止马铃薯腐烂茎线虫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指导意义。
学科主题植物保护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6710]  
专题植物保护研究所_植物病害研究室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2.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安全科技学院, 长沙, 410128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文坤,何旭峰,丁中,等.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2,20(1):62-69.
APA 黄文坤,何旭峰,丁中,&彭德良.(2012).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62-69.
MLA 黄文坤,et al."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遗传变异及其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2012):62-69.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