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
王彪1; 常汝镇1; 陶莉2; 关荣霞1; 闫丽2; 张明恢2; 冯忠孚2; 邱丽娟1
刊名分子植物育种
2003
卷号1期号:1页码:82-88
关键词栽培大豆 遗传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水平 SSR
ISSN号1672-416X
其他题名Identification of SSR Primer Numbers for Analyzing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nese soybean Cultivated soybean
英文摘要我国拥有其丰富的大豆资源,传统的方法是根据农艺性状来分析其遗传变异,但农艺性状受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明显。随着大豆育成品种的增加,有限的表型变异已难以详细阐明我国2万余份大豆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需要从DNA分子水平深入研究我国大豆资源遗传变异分布规律。本研究以190份为大豆为初选核心种质的一个无偏样本,用60物扩增,获得606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10个等位变异,位点多态信息量范围从0.55到0.99,平均为0.83。对190份大豆相似系数矩阵的标准误分析表明,SSR引物数增加到50左右时,再增加引物,标准误变化很小。共表型矩阵之间的相关性测验显示,当等位变异数达到570以上,相互之间相关性极显著。从实验材料中选取东北春大豆类型作为一个小样本进行共表型矩阵相关必扡有类似结果。用SSR方法分析中国栽培大豆(G.max)遗传变异关系时,只有等位变异数达到一定的范围时,才能真实地反映出品种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当群体的遗传变异范围变得相对较小时,分析个体之间的遗传变异关系所需的等位变异数目也相应降低。结合SSR位点在大豆基因组中的分布和基因多样性水平,能够找到分析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的可读性SSR引物。只有获得等位变异数在570以上,才能客观地反映出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变异关系。
学科主题农学(农艺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7537]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品种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 哈尔滨, 15003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彪,常汝镇,陶莉,等. 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J]. 分子植物育种,2003,1(1):82-88.
APA 王彪.,常汝镇.,陶莉.,关荣霞.,闫丽.,...&邱丽娟.(2003).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分子植物育种,1(1),82-88.
MLA 王彪,et al."分析中国栽培大豆遗传多样性所需SSR引物的数目".分子植物育种 1.1(2003):82-88.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