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闫长生1; 张海萍1; 海林1; 张秀英1; 胡琳2; 胡汉桥3; 蒲宗君4; 肖世和1
刊名作物学报
2006
卷号32期号:4页码:580-587
关键词小麦 品种 穗发芽 迟熟 α-淀粉酶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Differences of Preharvest Sprouting Resistance among Chinese Wheat Cultivars
英文摘要利用收获时种子发芽率和面粉降落值法,于2000-2002年2个小麦种植年度,研究了黄淮、北部、长江中下游、西南冬麦区和东北春麦区1950年以来的781个主要推广品种和新品系的穗发芽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穗发芽抗性测定值在年度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不同年代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差异较大。1990年以来育成品种的穗发芽抗性与20世纪80年代相近,但明显弱于50、60以及70年代。黄淮、西南和春小麦3个麦区种子发芽率低于2%的高抗品种数分别占各自麦区供试总数的1.7%、4.5%和5.7%,而长江中下游和北部2个冬麦区的种子发芽率都在10%以上;东北春麦区品种的抗性较强,种子发芽率平均为11.2%。利用等电聚焦电泳从发芽率和降落值均偏低的品种中鉴定出异源2号、蜀万24、蜀万761、陕160、孟县4号、京411、京9428、鉴26、燕大1817、农大45、衡水6404、晋麦5号、8号、鄂麦14和克辉等15个携带迟熟α-淀粉酶基因的品种,分布在5个不同麦区。对这些品种及其亲本进行SSR分子标记分析,发现有些与其亲缘关系密切的品种,却不携带迟熟口.淀粉酶基因。上述结果说明,该基因在我国五大小麦产区均有分布,但具该基因的品种数量少,占供试品种数的1.9%,通过育种程序容易选择出不携带该基因的小麦品种。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30814]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02;
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农副业生产系, 吉林, 长春, 130062;
4.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6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闫长生,张海萍,海林,等. 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6,32(4):580-587.
APA 闫长生.,张海萍.,海林.,张秀英.,胡琳.,...&肖世和.(2006).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作物学报,32(4),580-587.
MLA 闫长生,et al."中国小麦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作物学报 32.4(2006):580-58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