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花期相关性状QTL定位
王迪1; 李永祥1; 王阳1; 刘成2; 刘志斋1; 彭勃1; 谭巍巍1; 张岩1; 孙宝成2; 石云素1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卷号43期号:13页码:2633-2644
关键词玉米 花期相关性状 QTL定位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QTL Analysis of Flowering-Related Traits in Maize (Zea mays L.) Using Two Connected Populations
英文摘要[目的]利用具有共同亲本黄早四的2个F_(2,3)群体, 定位控制玉米的抽雄期(DTT)、散粉期(DTP)、吐丝期( DTS)以及散粉一吐丝间隔期(ASI)的QTL, 为玉米分子育种与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以自交系齐319和掖478分别与黄早四杂交构建的230个和235个F_(2,3)家系为定位群体(分别写作Q/H和Y/H), 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方法, 对在不同生态环境下(2007-北京、2008-北京、2007-河南、2008-河南、2007-新疆以及 2008-新疆)玉米花期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 同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QTL Network-2.0软件进行基因×环境互作及上位性的分析. [结果]尽管4个花期相关性状的表现在2个群体中存在明显差异, 但它们之间均呈现高度的相关性. 在6个环境下对2个群体的4个性状进行了QTL检测, Q/H群体共定位到了85个QTLs, 分布在玉米的10条连锁群上; Y/H群体共检测到了30个QTLs, 呈现成簇分布. 在Q/H群体中检测到2个重要的与多个性状相关且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同时表达的QTL区域, 分别位于第8染色体的umc1562-bnlg1651和第1 0染色体的phi062 -umc1115区段; 在Y/H群体中也检测到了1个与多性状相关且在多环境表达的QTL区域, 位于第3染色体的nc030 -umc2166区域. 进一步分析发现, 贡献率较大的QTL同时控制着多个性状. 对比2个群体的定位结果, 共检测到4个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一致性"QTLS.[结论]玉米花期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 而在不同环境及不同遗传背景下能够稳定存在的QTL可为这类性状的生产应用以及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科主题农业基础科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nais.net.cn/handle/2HMLN22E/128084]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乌鲁木齐, 83000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迪,李永祥,王阳,等. 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花期相关性状QTL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633-2644.
APA 王迪.,李永祥.,王阳.,刘成.,刘志斋.,...&黎裕.(2010).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花期相关性状QTL定位.中国农业科学,43(13),2633-2644.
MLA 王迪,et al."基于两个相关群体的玉米花期相关性状QTL定位".中国农业科学 43.13(2010):2633-264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