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
张学勇1; 童依平2; 游光霞1; 郝晨阳1; 盖红梅1; 王兰芬1; 李滨2; 董玉琛1; 李振声2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卷号39期号:8页码:1526-1535
关键词驯化 育种 选择牵连效应 关联分析 基因作图 基因发掘 综述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Hitchhiking Effect Mapping: A New Approach for Discovering Agronomic Important Genes
英文摘要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除自然选择外,还经历了两次大的人工选择,即人工驯化选择和育种选择,使栽培种与野生种之间、现代品种与古老的地方品种之间在群体遗传结构及性状上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在基因组中,一些承受强选择作用的基因在群体中的多样性显著降低,同时这些基因附近区域的遗传多样性也明显下降。在遗传学中将这种对个别基因的选择导致其侧翼区域遗传多样性降低的现象称之为选择牵连效应(Hitchhiking effect,也称选择搭载效应)。通过大群体多位点的扫描分析,可找到一些发生选择牵连效应的基因组区段,利用标记/性状关联分析(Marker/Trait association analysiS),就可发现这些区段所控制的重要性状;对这些区段进行精细扫描和分析,即可找到一些决定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并发现优异等位变异,从而为重要基因的克隆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奠定基础。各大作物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的绘制完成、高通量基因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为利用选择牵连效应分析、通过标记/性状之间的关联,寻找和定位一些重要基因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研究,以小麦株高、千粒重、磷的吸收和利用等性状为例,就选择牵连效应分析的基本思路、方法进行了讨论,以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学科主题林业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6235]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重大科学工程, 农业部作物品种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学勇,童依平,游光霞,等. 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8):1526-1535.
APA 张学勇.,童依平.,游光霞.,郝晨阳.,盖红梅.,...&李振声.(2006).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中国农业科学,39(8),1526-1535.
MLA 张学勇,et al."选择牵连效应分析:发掘重要基因的新思路".中国农业科学 39.8(2006):1526-153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