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李英慧1; 刘燕1; 关荣霞1; 魏淑红2; 杨光宇3; 周新安4; 张孟臣5; 杨春燕5; 朱保葛6; 李卫东7
刊名作物学报
2007
卷号33期号:10页码:1630-1636
关键词创新种质 育成品种 SSR标记 遗传结构 遗传多样性
ISSN号0496-3490
其他题名Genetic Structure and Diversity of Both Enhanced Germplasms Developed during 10th Five-Year Plan and Modern Cultivars Released during 1963-1995 in China
英文摘要对22份"十五"攻关培育的创新种质和22份大豆育成品种进行了24个SSR标记的分析比较,目的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创新种质的遗传结构特点,为拓宽我国大豆育成品种遗传基础及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24个SSR位点共检测出231个等位变异,其中15.8%(36个等位变异)为创新种质所特有,特别是在与大豆胞囊线虫紧密连锁的Satt309位点上验证了一个我国独有的等位变异.结合UPGMA和Model-based聚类结果,将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分为4组,第Ⅰ组由13份来自东北和山西的创新种质组成;第Ⅱ组由8份来自东北的育成品种组成;第Ⅲ组由8份来自黄淮海和南方的大豆种质组成,其中创新种质和育成品种各为4份;第Ⅳ组由4份育成品种组成,分别来自吉林、黑龙江、河南和山西.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国外种质和野生大豆创造的创新种质丰富了东北地区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因此,应加强利用国外种质、我国栽培大豆地方品种和野生大豆等优异资源,在创造优异大豆新种质的同时,拓宽我国大豆的遗传基础.
学科主题园艺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6208]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所, 吉林, 公主岭, 136100
4.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湖北, 武汉, 430062
5.河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6.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北京, 100101
7.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棉油作物研究所, 河南, 郑州, 450002
8.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山西, 汾阳, 032200
9.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山东, 济南, 250100
10.1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浙江, 杭州, 31002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等. "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作物学报,2007,33(10):1630-1636.
APA 李英慧.,刘燕.,关荣霞.,魏淑红.,杨光宇.,...&邱丽娟.(2007)."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作物学报,33(10),1630-1636.
MLA 李英慧,et al.""十五"大豆创新种质和1963-1995年间育成品种的SSR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作物学报 33.10(2007):1630-163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