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拟南芥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的定点突变及抗草甘膦转基因拟南芥获得
陈荣荣; 曹高燚; 刘允军
刊名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卷号22期号:4页码:397-405
关键词拟南芥 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EPSPS) 突变 转基因 草甘膦抗性
ISSN号1674-7968
其他题名Site- specific Mutagenesis of the Arabidopsis Gene 5- enolpyruvy-shikimate- 3- phosphate Synthase (EPSPS) to Gain Glyphosate- resistant Transgenic Arabidopsis thaLiana
英文摘要目前商业化种植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中使用的基因主要是来自土壤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P4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5-enolpyruvy-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 EPSPS)基因,抗性基因资源过于狭窄,有必要拓宽可用基因种类。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克隆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EPSPS基因,对其进行定点突变,并将野生型基因(AtEPSPS)和突变基因(AtTIPS)分别转化EPSPS基因缺陷型大肠杆菌菌株ER2799。草甘膦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含AtTIPS基因的重组菌株在20mmol/L草甘膦胁迫条件下长势良好(P<0.01),而含AtEPSPS基因的重组菌株在5mmol/L的草甘膦胁迫条件下即受明显抑制(P<0.01)。同时将两个基因分别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并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对T_1代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验证和转录水平分析,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拟南芥基因组中并正常表达。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草甘膦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0.5mmol/L草甘膦处理下,转AtTIPS基因拟南芥相比转AtEPSPS拟南芥有更高的植株鲜重和存活率(P<0.05),表明转AtTIPS基因拟南芥有更高的草甘膦抗性。以上结果表明AtTIPS具有较高的草甘膦抗性能力,可以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的培育。
学科主题分子生物学 ; 植物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435]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荣荣,曹高燚,刘允军. 拟南芥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的定点突变及抗草甘膦转基因拟南芥获得[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4,22(4):397-405.
APA 陈荣荣,曹高燚,&刘允军.(2014).拟南芥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的定点突变及抗草甘膦转基因拟南芥获得.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2(4),397-405.
MLA 陈荣荣,et al."拟南芥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EPSPS)的定点突变及抗草甘膦转基因拟南芥获得".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2.4(2014):397-40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