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分子生物学系
我国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
郝晨阳1; 王兰芬1; 张学勇1; 游光霞1; 董玉琛1; 贾继增1; 刘旭1; 沿勋武2; 刘三才1; 曹永生1
刊名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
2005
卷号生命科学35期号:5页码:408-415
关键词中国小麦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ISSN号1006-9259
英文摘要对我国小麦育成品种初选核心种质(1680份)的78个微卫星标记(SSR)位点进行了扫描, 并就此对50年来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得到以下结果和结论: (ⅰ) 74对SSR荧光引物共检测到1336个等位变异, 其中1253个等位变异可以定位在71个位点上. 这71个位点上检测到的每个位点等位变异数为4~44个, 平均17.6个; 多态性信息指数(PIC)为0.19~0.89, 平均为0.69. (ⅱ) 三个基因组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B>A>D, 遗传多样性指数为B>D>A. (ⅲ) 7个部分同源群的平均等位变异丰富度为2=7>3>4>6>5>1, 遗传多样性指数为7>3>2>4>6>5>1. 结合两个指标分析, 第7部分同源群具有最高的多样性, 而1, 5群多样性最低. (ⅳ) 21条染色体中, 7A, 3B和2D三条染色体遗传多样性较高, 而2A, 1B, 4D, 5D和1D的遗传多样性偏低. (ⅴ) 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以50年代的最高, 以后越来越低, 但年代间变化较平缓; 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以50年代最高(0.731), 以后逐渐减小, 各年代依次为0.711, 0.706, 0.696和0.695. 品种遗传基础狭窄化问题日趋突出, 应引起有关部门和育种家的关注.
学科主题遗传学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33]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分子生物学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品种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郝晨阳,王兰芬,张学勇,等. 我国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J]. 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2005,生命科学35(5):408-415.
APA 郝晨阳.,王兰芬.,张学勇.,游光霞.,董玉琛.,...&曹永生.(2005).我国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35(5),408-415.
MLA 郝晨阳,et al."我国育成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演变".中国科学. C辑,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35.5(2005):408-4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