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农业科学院  > 作物科学研究所  > 遗传育种系
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初步分析
孙君明1; 丁安林1; 常汝镇2
刊名中国农业科学
2002
卷号35期号:1页码:16-21
关键词大豆 籽粒 异黄酮 遗传规律 含量测定 品质育种
ISSN号0578-1752
其他题名Genetic Analysis on Isoflavone Content in soybean Seeds
英文摘要选用6个异黄酮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配制15个杂交组合,按随机区组设计,初步分析了大豆异黄酮含量的遗传。结果显示,杂种F_2异黄酮含量的遗传方式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点,遗传机制呈累加作用;F_1、F_2代异黄酮含量一般介于双亲之间的中间型,F_2代接近中亲值,且在大部分组合中表现杂种优势,也有部分超亲优势现象;F_2代部分组合中的广义遗传力表现较高,可以在F_2代进行初步的遗传选择,杂种后代与中亲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学科主题农作物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111.203.20.206/handle/2HMLN22E/106487]  
专题作物科学研究所_遗传育种系
作者单位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 北京, 1000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君明,丁安林,常汝镇. 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初步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2,35(1):16-21.
APA 孙君明,丁安林,&常汝镇.(2002).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初步分析.中国农业科学,35(1),16-21.
MLA 孙君明,et al."大豆籽粒中异黄酮含量的遗传初步分析".中国农业科学 35.1(2002):16-2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