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傣药石梓皮和接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作者李宁新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17-05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宋启示
关键词石梓皮 接骨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其他题名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Bio-activities of the Bark of Gmelina arborea and Sambucus chinensis
学位专业植物学
中文摘要对传统药用植物进行开发和利用是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对傣
药石梓属药用植物云南石梓(Gmelina arborea)和接骨木属接骨草(Sambucus
chinensis)进行了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
第一章傣药石梓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通过硅胶柱、Sephadex LH-20、RP-C18 反相硅胶以及MCI 等色谱柱分离
纯化,从傣药石梓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 个化合物,运用MS 和NMR
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为:specioside 6'-O-α-D-galactopyranoside (1)、
osmanthuside J(2)、芹菜素(3)、luteolin-4'-O-β-glucopyranoside (4)、豆
甾醇(5)、β-谷甾醇(6)、棕榈酸(7)、苯甲酸(8)、酪醇(9)。其中化
合物1、2、4 为首次从石梓皮中分离得到。
检测石梓皮甲醇粗提物对炎症因子NO 的抗炎活性及石梓皮甲醇粗提物、
乙酸乙酯萃取物在五个菌种上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
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甲醇粗提物显示出一定的抗炎活性,但与阳性对照组
(MG132)相比,对NO 生成的抑制活性较弱;甲醇粗提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
对大肠杆菌(ATCC25922)显示出一定的抗菌活性。
第二章傣药接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对传统傣药植物接骨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分离工作,从接骨草石油醚、乙
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部位共分离得到17 个化合物,运用MS 和NMR 等波谱学
方法将其鉴定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3',5-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7-O-α-L-
鼠李糖基(1→6)-β-D-葡萄糖苷(3)、烟花苷(4)、脑苷脂(5)、东莨菪亭(6)、
绿原酸(7)、阿魏酸(8)、麦芽糖(9)、熊果酸(10)、齐墩果酸(11)、
α-amyrin ( 12 ) 、胡萝卜苷( 13 ) 、3β-hydroxylup-12-en-28-oic acid
(14)、1H-indole-3-carboxylic acid(15)、肉豆蔻酸(16)、n-tritetracontan-5α-ol
(17)。其中化合物3、4、5、14、15、17 均为首次从接骨草中分离得到。
检测接骨草甲醇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
对炎症因子NO 的抗炎活性及在四个菌种上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
菌浓度(MBC)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甲醇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
萃取物均有抗炎活性,并且石油醚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抗炎活性较好;而甲醇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均没有显著的抗
菌活性;
公开日期2017-08-0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xtbg.org.cn/handle/353005/10532]  
专题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_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毕业生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宁新. 傣药石梓皮和接骨草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7.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