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电子学研究所  > 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  > 学位论文
题名星载SAR监控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与纠错编码研究
作者伍志刚
学位类别硕士
答辩日期2000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授予地点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导师凌荣堂
关键词星载SAR 阵列天线 辐射效应 单粒子翻转(Single Event Upset) 闩锁(Latch-up) 屏蔽(Shielding) 复位(Reset) 规避(Circumvention) 可靠性 监控计算机(MCC) 双机备份 冷备份 错误检测与纠正(EDAC)
学位专业信号与信息处理
中文摘要本文结合我国正在研制的首颗高分辨率星载L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首先阐述了SAR基本原理,然后针对星载电子系统中存在的特殊问题-空间辐射效应,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辐射对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影响,并给出了从元器件到系统级的加固措施和方法。接着,在介绍可靠性基本理论和监控计算机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对监控计算机进行了模块划分及可靠性建模,重点讨论了提高整机可靠性常用设计方法-冗余设计对提高系统可靠度的作用。通过计算发现,模块级冗余比系统级冗余更可靠,且冷备份比热备份更可靠。对于航天软件可靠性设计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讨论。最后,对最容易受辐射影响的存储器单元进行了加固设计-EDAC电路设计,并用MAX+PLUS II EDA工具对设计进行了模拟仿真。在星载SAR监控单元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航天产品的高可靠性要求。采用的双机冷备份冗余技术、长线采用差分驱动、半导体器件选用抗辐射加固产品、软件的容错设计、可靠性分配与计算、电磁兼容性设计等设计方案都有效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星载SAR是多种电子设备所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单元和模块的功能都应相对单一,应尽量减少各模块间的互连线,减轻重量,减小体积,降低功耗;在进行系统功能设计的同时进行可靠性预测、计算和分配,电磁兼容性设计,避免薄弱环节,使系统能够在两年时间内可靠地运行。
语种中文
公开日期2011-07-19
页码81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e.ac.cn/handle/80137/8981]  
专题电子学研究所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电子所博硕士学位论文_学位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伍志刚. 星载SAR监控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与纠错编码研究[D].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