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图书馆-厦大文化讲堂
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
雷颐
2013-07-13
英文摘要厦门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实验室” “文化讲堂”(189) 标题: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 主讲人:雷颐 雷颐,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者。1956年生于湖北武汉。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1982年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1985 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5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国史。著作:《取静集》、《时空游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雷颐自选集》、《经典与人文》、《图中日月》、《萨特》、《被延误的现代化》、《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等。 内容: 鸦片战争后,历史本给清政府留下了变法图存的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只可惜它一次次错过、甚至推开了历史的机遇。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受到排斥,洋务运动阻力重重。而1898年“戊戌维新”时,清政府尚有一定的变革主动权。但它却拒绝改革,丧失了一次难得的机会。只是在经历了两年后的“庚子巨变”这种大流血之后,它才在内外交迫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地开始“新政”。但此时为时已晚,形势已经巨变,尤其是经历了庚子流血的巨变,它的统治的合法性开始遭到普遍的怀疑。由一个合法性遭到严重质疑的政府来领导进行对社会各阶层利益进行调整和再分配的改革,的确有些免为其难。更重要的是,在几年之后再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它作更多的改革或妥让。但清政府对此似乎并无察觉,各项十分紧迫、能缓和各种尖锐矛盾的“新政”主要内容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出台。此时,局限于行政方面的“新政”已无济于事,人们开始提出“立宪”的要求。无奈清政府已不堪救药,对各种警劝充耳不闻,一意孤行,仍要大权独揽,结果便是众叛亲离,“动摇国本”,最终垮台。 时间: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下午3点 地点:厦门大学图书馆323 区域研究资料中心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影音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98206]  
专题图书馆-厦大文化讲堂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雷颐. 晚清变革的动力与空间. 2013.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