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厦门大学  > 生命科学-已发表论文
河西走廊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若干特征;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exchange at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f desert and oasis in Hexi Corridor
郑海雷 ; 王介民(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 米谷俊颜(日本冈山大学资源生物科学研究所) ; 大龙英治(日本冈山大学文理学院) ; 黄子琛(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 赵松岭(兰州大学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1-01
关键词沙漠 绿洲生态系统 能量通量 湍流交换 绿洲效应 鲍恩比 desert oasis ecosystem energy flux turbulence exchange oasis effect Bowen′s ratio
英文摘要在河西走廊黑河地区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用涡旋相关法研究了能量输送的不同模式和日变化进程;以及两种生态条件下能量输送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在沙漠生态条件下,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显热散失,另一部分用于向地下传输,较少部分则用于潜热输送,其方向在白天向下,在夜间向上;其Bowen比为13.16。在绿洲的麦田生态条件下,能量输送的基本模式为:大部分净辐射用于潜热散失,其输送方向与沙漠相反,另一部分用于显热散失,其输送方向一般在午后约3h即由上传转为下传。土壤热通量在最大时一般不超过40W/m2。冠层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则更小,其数量级维持在10W/m2以下,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各能量分量占净辐射的比例有所变化。麦田的Bowen比从分蘖期的0.33降到拔节期末的0.095。当有干热大风自沙漠吹向绿洲时观测了典型的绿洲效应,其能量输送模式发生很大变化,显热显著下传,地热流量减弱,潜热散失强烈,起风后约2h潜热甚至高于净辐射。表明沙漠的能量组分参与了麦田的能量平衡过程。 【英文摘要】 With eddy correlation,we studied the pattern and dinurnal variation course of energy transfer for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f desert and wheat field in oasis and their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ecological conditions at Heihe River region in Hexi Corridor during the HEIFE project.In the desert,the most net radiation( Rn )was consumed by sensible heat( H )transfer,another part of Rn conducted into desert surface,and a small part of Rn was dissipated by latent heat( LE ) transfer on a fine ...; 中国科学院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日本文部省资助项目
语种中文
出版者中国生态学学会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dspace.xmu.edu.cn/handle/2288/6054]  
专题生命科学-已发表论文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郑海雷,王介民(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米谷俊颜(日本冈山大学资源生物科学研究所),等. 河西走廊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若干特征,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exchange at the underlying surface of desert and oasis in Hexi Corridor[J],2001.
APA 郑海雷,王介民,米谷俊颜,大龙英治,黄子琛,&赵松岭.(2001).河西走廊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若干特征..
MLA 郑海雷,et al."河西走廊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生态条件下能量交换若干特征".(200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