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上海交通大学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lk1和Clm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王嘉渊 ; 周斐红 ; 陈捷
2012-04-24 ; 2012-04-24
会议名称中国福建厦门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
关键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MAP kinase 基因敲除
中文摘要玉米弯孢霉叶斑病是目前在我国的玉米生区发生相当普遍的病害,主要是由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引起的。关于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研究国内外均很薄弱,尤其是关于致病相关基因的相互关系与调控机理研究很少。本研究克隆出了一个有丝分裂活化原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该家族的另一个成员Clm1(与稻瘟病菌的基因Mps1同源)。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中克隆了与Pmk1基因高度同源的Clk1基因,该基因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全长1271bp,包含4个内含子,编码352个氨基酸。为验证该基因的功能,对该基因进行了敲除试验,获得的两个Clk1基因敲除子均具有相似的特征。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敲除子白色气生菌丝多;在培养初期生长速度慢,后期生长速度达到或超过野生型菌株;易受低温抑制;不产生分生孢子;丧失侵染具完整表皮的离体叶片能力;可侵染表皮损失的叶片,但侵染速度减缓;细胞壁降解酶(PG、PMG、Cx)和毒素活性明显下降,但在色素性状上没有显著变化。敲除子形成一种类似厚垣孢子结构可能与病菌致病性减弱有关。因此,Clk1基因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结论也再次证实了该MAPK途径在调控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上具有的保守性。本研究进一步以MAPK家族中另一成员Clm1进行了克隆。首先通过与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较近缘的5种真菌多序列比对,获得了约800bp的保守序列。在此基础上,运用Inverse PCR和RACE技术,扩增得到了该基因的DNA和cDNA全序列,以及该基因的侧翼序列。比对发现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芸薹生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玉米小斑病菌(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棒孢霉落叶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稻瘟病菌(Magnapotthe grisea)等真菌MAP kinase的同源性大于95%。Southern blotting表明:该基因在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中为单拷贝。本试验以pCAMBIA1300双元表达载体为骨架,构建了Clm1基因的同源重组基因敲除载体。采用ATMT技术对该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试验。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进一步研究两基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病菌致...
会议录http://epub.edu.cnki.net/grid2008/brief/detailj.aspx?filename=ZGVS201007001123&dbname=CPFD2011
会议录出版者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会议论文
源URL[http://ir.calis.edu.cn/hdl/231030/647]  
专题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嘉渊,周斐红,陈捷.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lk1和Clm1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C]. 见:中国福建厦门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