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清华大学
美国“337条款”特点与本质辨析
陈泰锋
2010-07-19 ; 2010-07-19
关键词337条款 301条款 反倾销 司法诉讼 本质辨析 D971.2
中文摘要"337条款"属于美国当地的"行政救济",最早见于《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而得名。"337条款"与"301条款"一起构成了美国对外贸易报复手段的"两支大棒"。对于美国企业来说,"337条款"调查程序通常比反倾销对申诉方更为有利。与司法救济相比,"337条款"证据要求更低,时间更紧,力度更大。"337条款"与国际通行规则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一味突出本国利益,独断专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从本质上来说,"337条款"是美国从"自由贸易政策"向"保护贸易政策"转换的具体体现,其单边贸易制裁措施的属性不仅扰乱了多边贸易体制的稳定性,而且严重伤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引起了国家间的利益冲突。
语种中文 ; 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74649]  
专题清华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泰锋. 美国“337条款”特点与本质辨析[J],2010, 2010.
APA 陈泰锋.(2010).美国“337条款”特点与本质辨析..
MLA 陈泰锋."美国“337条款”特点与本质辨析".(2010).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