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C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沁南地区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构造控制
朱炎铭 ; 周晓刚 ; 胡琳
2015-09-10 ; 2015-09-10
关键词页岩气 构造控制 太原组 沁南地区
中文摘要沁水盆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内广泛发育的晚古生代海陆过渡相地层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针对沁水盆地南部地区复杂的页岩气地质条件,以构造演化为主线,以太原组为目的层,结合野外地质观测,探讨了沁南地区构造对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沁水盆地南部主要以两大褶皱带和两大断裂带为特点;目的层大部分泥页岩富含有机质(TOC>1.5%),成熟度已超过2.5%,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已经进入干气窗,生成了大量的热成因甲烷。海西期以来,目的层经历了2次沉降埋藏、3次抬升剥蚀作用,燕山中期岩浆热作用促进了泥页岩的生烃作用,为页岩气富集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calis.edu.cn/hdl/232060/14552]  
专题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炎铭,周晓刚,胡琳. 沁南地区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构造控制[J],2015, 2015.
APA 朱炎铭,周晓刚,&胡琳.(2015).沁南地区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构造控制..
MLA 朱炎铭,et al."沁南地区太原组页岩气成藏的构造控制".(2015).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