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空间变化及其聚集分析
黄耀欢1; 赵传朋1; 杨海军1; 丁方宇1; 李中华1; Zhang, XY; Yang, H; Li, SG
2016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空间变化 密度检测 聚集分析
摘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国家为保护、恢复和提高区域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而划定的需要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的区域。分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空间变化,是环保等相关部门把握国家生态功能区宏观生态环境状况,并对其进行量化监管的重要手段。为此,本文基于面向对象方法提取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510个县2010年、2015年两期的生态环境变化空间分布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核密度法对两期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变化中,71.77%的变化为耕地、工矿、建设用地的转入,27.53%为植被的转入;核密度提取出5个热点区域,包括燕山地区、吕梁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武当山地区、大别山地区,占总变化图斑数的24.64%,黄土高原地区和大别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工矿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燕山地区和吕梁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工矿用地的扩张,武当山地区变化主要来自于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变化面积加权的核密度提取出1个热点区域,即西拉木伦河地区,占总变化面积的20.53%,该地区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耕地的扩张。
出处资源科学
08页:1423-1433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4369]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生态网络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科学院大学
3.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耀欢,赵传朋,杨海军,等.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人类活动空间变化及其聚集分析.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