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归因分析
赵忠贺1; 徐增让1; 成升魁1; 鲁春霞1; 刘高焕1; Shi, Y; Zhang, YJ
2016
关键词资源生态 碳蓄积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碳密度 In VEST NDVI 青藏高原
摘要论文利用In VEST模拟了2001—2010年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变化,并从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和土地覆被碳密度变化两方面对碳蓄积动态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发现:1)2001—2010年西藏碳蓄积增加0.5×108t。藏西北、藏东南碳蓄积变化较大,藏中、藏北相对稳定。牧区碳蓄积增加,农区、半农半牧区减少。水源涵养区和防风固沙区碳蓄积增幅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特色产业区下降。草原碳蓄积持续增长,森林、稀疏植被碳蓄积稳中有降,灌丛碳蓄积下降。2)草地、林地等碳密度高的地类面积增加,灌丛、稀疏植被等碳密度低的地类面积减少,土地覆被类型转移增强了碳蓄积功能,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269%。3)森林等碳密度较高的地类碳密度下降明显,稀疏植被等碳密度较低的地类碳密度略有增加,碳密度变化对碳蓄积变化的贡献率为-169%。
出处自然资源学报
05页:755-766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中文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gsnrr.ac.cn/handle/311030/44247]  
专题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院重点实验室_生态网络实验室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赵忠贺,徐增让,成升魁,等. 西藏生态系统碳蓄积动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归因分析. 2016.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