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建造2米级望远镜的尝试
刘宜林
刊名科学文化评论
2015-06-10
卷号12期号:3页码:85-94
关键词2.16米望远镜 大跃进 天文学史 科学远景规划
中文摘要现安放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2.16米望远镜,于1958年开始设计,1989年安装落成,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也曾是远东最大口径的望远镜。2.16米望远镜的建成使得中国天体物理学研究进入光谱研究的领域,观测能力扩大到了银河系外,被誉为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建造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天文学,尤其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本文通过梳理这段时期中国希冀拥有自己的2米级望远镜发展天体物理学的梦想,再到大跃进期间变成"自力更生"自己设计、自己建造这架当时技术上难以达到的望远镜的过程,探讨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对作为基础理论研究学科的天体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学科主题天文学史
语种中文
内容类型期刊论文
源URL[http://ir.ihns.ac.cn/handle/311051/6744]  
专题自然科学史研究所_科学技术史_中国近现代科技史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宜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建造2米级望远镜的尝试[J]. 科学文化评论,2015,12(3):85-94.
APA 刘宜林.(2015).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建造2米级望远镜的尝试.科学文化评论,12(3),85-94.
MLA 刘宜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建造2米级望远镜的尝试".科学文化评论 12.3(2015):85-94.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