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博士论文-末态含D和标量介子的B弱衰变的研究
作者汪晓霞
学位类别博士
答辩日期2011
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北京
导师吕才典
关键词$B$物理 CP破坏 PQCD方法 含粲衰变 标量介子
学位专业理论物理
中文摘要通过对$B_{(s)}$到一个$\bar{D}$介子和一个轻介子的衰变和$B_{(s)}$介子到两个$D$介子的衰变的研究,; 我们系统的完善了用PQCD方法对末态含有$D$介子的$B$介子衰变的研究。虽然与末态都是轻介子的情况相比,; $D$介子的质量不能忽略,; 但在$m_D/m_B$和$\Lambda_{QCD}/m_D$展开的领先阶下,; 因子化定理和PQCD方法仍适用于这类过程。在$B_{(s)} \to; \bar{D}^{(*)}M(P,V)$衰变过程中,很多衰变道的非因子化发射图和湮灭图的贡献有可能会很大,这与$B$到轻介子衰变的情况不同。; 两个衰变道宽度的比值$; r=|A(B^-\to \bar{D}^0K^-)/A(B^-\to; D^0K^-)|$与抽取CKM相角$\gamma$的精度有关,我们的计算结果为; $r=0.092^{+0.012+0.003}_{-0.003-0.003}$,这个数值表明Gronau-Wyler方法抽取$\gamma$值的方法不是十分有效。; 在末态含两个$D$介子的过程中,理论上关于分支比的结果大部分都与已有的实验符合的非常好,并指出可因子化发射图给出主要的贡献;; 直接CP破坏的结果都非常小,说明如果实验上发现的个别道的直接CP破坏可靠,将会作为新物理的一个间接信号;末态含两个矢量$D$介子的衰变中,; 横向极化分数都在$40\%-50\%$之间,但它们会极敏感的依赖于$r=m_{D^*}/m_B$的下一阶;; 中性$B$介子衰变中的混合CP破坏的结果较大,; 与已有的一些实验也相符,可以用来跟其他方式测得的$\sin; 2\beta$作一个相互印证。; 另外本文还在PQCD框架下研究了$B$到两种方案描述下的标量介子的形状因子,发现大的标量介子的衰变常数会导致$B\rightarrow; S$形状因子比$B\rightarrow; P$的要大,并指出在两种方案中,扭度3的光锥分布振幅给出一半还多的贡献;我们还预言了半轻$B\rightarrow; S l \bar{\nu}$和$B\rightarrow S; l^+l^-$衰变的分支比分别在$10^{-4},10^{-7}$量级,这些结果都需要未来实验的检验。
语种中文
学科主题理论物理
公开日期2016-02-25
内容类型学位论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09806]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理论物理室_学位论文和出站报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汪晓霞. 博士论文-末态含D和标量介子的B弱衰变的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版权所有 ©2017 CSpace - Powered by CSpace